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聆听古诗里的节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夏 至
本期“为你读诗”要说的节气是夏至。夏至,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14小时左右。
夏至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本期的“为你读诗”为大家带来的描写夏至节气的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很美,美得令人心醉。从河畔之州到诗书画卷,有多少人在这江南润湿的空气中缓缓走出,一遍遍回味。悠悠的千年中,惹人心尘的西湖到底有何魅力摇曳我们的心思?也许可以从苏轼的这首诗中找到答案。
此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的夏至时节。那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时,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缈缈,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们能够读到如此美妙的诗,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呢?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异样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异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那就是拿西施来比西湖,二者相似之处太多——一是同在越地;二是同有一个“西”字;三是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四是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在历史的时空中都惹人心扉,令人神往。
的确如此,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西子湖”随着苏轼这首诗歌的横空出世,成为西湖的代号,而且是更加充满诗意的名称。
没去过西湖的会以为西湖是什么样子?跟随着苏轼的词曲,跨过第一座拱桥,希望我们可以走进了西湖的雨里。滚滚红尘中的心绪被细雨打湿,低眉顺眼,瞬间不再喧嚣,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为你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下期预告
策 划:刘长生
图 文:刘长生
初 审:赵 彦
审 核:庞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