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探索项目式学习路径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6月25日下午,红桥区丁字沽小学隆重举行了主题为《文化传承多守正 综合实践勇创新——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暨优秀学科组培育项目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亦是红桥区教科室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集中展示。


参加本次活动莅临现场的有长期以来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多位权威专家和教育同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肖庆顺博士,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室与综合实践室主任赵松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书记李治邦、会长刘静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郭锐。

同时,红桥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的有:红桥区教育局副局长李艳,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长青,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主任孔维薇,以及区教科室教研员李军老师。全区中小幼教科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也参与此次活动。

此外,来自河北任丘市出岸镇第一中心小学、辛中驿镇陈边学校、青塔乡娄尚双中心小学的联盟校校长,以及甘肃省庆阳市西华池小学、乐蟠小学的教师团队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形成京津冀与西部对口学校协同推进教育创新的良好格局。
活动伊始,来宾们参观了学校学生项目式学习成果展区:剪纸、脸谱、非遗工艺、天津小吃等作品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随后,学生们带来的空竹、八极拳、京韵大鼓等现场演示更展现出“以文化人、以行促学”的鲜活实践。













在致辞环节中,红桥区教育局副局长李艳指出,丁字沽小学近年来紧扣“传统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持续探索、不断突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强调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连接教育理论创新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桥梁。李艳局长同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鼓励广大教师以此次教科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共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接着,丁字沽小学校长、红桥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室主持人庞杰在主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学校以“非遗进课程”为切入口,推动项目式学习深入课堂的实践路径与“三阶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他指出,项目设计紧扣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在“做中学”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双重目标。

在随后的课例展示环节,杨彬老师带来《粽情·龙魂:从古庙课堂到文化传承》,张欣老师带来《粮食保卫战》——校园粮食浪费治理项目,两个项目通过真实情境、问题驱动与学科融合,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在教师沙龙环节中,教务处主任李莲带领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室成员从项目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享与讨论,体现出团队在课程实施中的高度协作与持续反思。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书记李治邦、天津市教科院肖庆顺博士分别从传统文化课程化转化、项目式学习的边界与整合路径等方面给予高度肯定与中肯建议。肖博士指出,丁字沽小学课程体系不仅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重构,更在“学生兴趣激活—学习自信生成—素养能力提升”中形成了闭环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意义。


最后,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长青从“三个守正”与“三个创新”角度总结了本次展示活动的价值与启示。他强调,课程即文化、课程即育人,丁字沽小学的实践成功在于高度的课程思维与系统化设计,在于守住文化根脉、教育本位的同时,勇于融合新技术、新理念,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此次展示活动,是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集中汇报,也是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真实写照。丁字沽小学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扎根本土文化沃土,深化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努力构建更具时代特质与学生生命成长力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努力打造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共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样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文 稿:刘长生
编 辑:李 莲
图 片:李 军 刘雨新
初 审:苏亚楠
审 核:庞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