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第一讲 什么是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
第二讲 什么是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戏曲(尤其是京剧)演员脸上的化妆图案,因为这些图案均有特定的规格,所以被称为脸谱。脸谱的作用是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各种特质,例如忠奸善恶等等。
历史起源
远古时,戏曲的幼芽是伴随着祭祀活动中的巫、傩而萌发的,可以说,巫、傩的假面,就是脸谱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戏,就有戴着面具表演的。汉代的角抵百戏中,假面和脸谱已经广泛运用。
宋杂剧在表演中采用了粉墨化装艺术,也就是“涂面”。
涂面化装可分为两类,既“俊扮”和“花扮”。
俊扮又叫“素面”、“洁面”,花扮又叫“花面”、“大面”。
俊扮以演员的本色脸为主,或描眉勾眼,或敷粉施朱,重在美化花扮用粉墨改变五官的正常位置,把面目勾画成滑稽诙谐的样子。
宋元时期,俊扮、花扮因行当而别。
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形式日臻成熟,脸谱也逐渐程式化。脸谱的设色与构图,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也有相应的规范。构图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六分脸、十字门脸、花十字门脸、蝴蝶脸、碎花脸、歪脸、元宝脸、太监脸、僧道脸、无双脸、象形脸、神妖脸等谱式。
京剧脸谱颜色分类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白色脸表现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还有南宋时的大奸臣秦桧。蓝色脸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其他:面色不好,丑陋。张郃(紫三块瓦脸)金银色脸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绿色脸表示勇猛、莽撞、顽强、暴躁。 如:《白水滩》里的徐士英、和《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
黄色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剽悍、凶猛、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如典韦、宇文成都等。
第三讲 脸谱的绘制方法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六分脸、十字门脸、花十字门脸、蝴蝶脸、碎花脸、歪脸、元宝脸、太监脸、僧道脸、无双脸、象形脸、神妖脸等
绘制脸谱的工具:
绘制脸谱步骤:
步骤一:在脸谱上用铅笔起稿,画出轮廓。
步骤二:按照图案由浅至深给脸谱涂色。(颜料不易过稀或过稠)
步骤三:用赭石画出眼球,用红色画出嘴唇。
步骤四:用黑色点出黑眼球。
步骤五:用肉色和熟褐调和后画出耳朵。
步骤六:用白色点出高光。
第四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整脸
“整脸”是在整个脸部涂抹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窝和纹理、筋络,用以表现人物的神态。典型的整脸有“红脸”、“白脸”两种基本谱式。这种脸谱比其他脸谱短,用色不超出额顶,勾画比较简单,但形象比较突出。如涂红脸的关羽和涂白脸的曹操。《战长沙》关羽,仿王凤卿笔法。王凤卿师从汪桂芬,效法程长庚的谱式,用胭脂揉脸,因非油彩而不反光,不勾鼻窝,勾蚕眉凤眼,水紫色额纹,点七星痣(只点五颗,耳上的两颗不点)神色肃穆。
《捉放曹》曹操,仿郝寿臣笔法。郝寿臣的脸谱学习朱子久、李连仲、黄润甫和金秀山等诸位名家,他勾的曹操,眉子两头圆,印堂蝠纹小,是郝寿臣的脸谱创作之一。其特点为沉静英俊,对后学影响深远。
京剧《过五关》
京剧《过五关》又称《辞曹斩将》,全剧由《灞桥挑袍》、《过五关》、《古城会》三个剧目组成,统称《千里走单骑》。取材于《三国演义》第27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在曹营受厚待的关羽,自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踪迹之后,决意辞曹寻兄。时曹操已测知他的意图,故意回避不见。于是关羽挂印封金,留柬告辞,与二位嫂嫂离了许昌。曹操闻讯,知关羽志不可夺,率众将赶去送行;追至灞陵桥,见关羽横刀立马于桥上,因道明来意,并赠锦袍以为纪念。关羽恐他有变,不敢下马,用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遂扬长而去。关羽一行离许昌,奔河北,一路经过了东岭、洛阳、沂水、荥阳、黄河渡口等五处关隘,先后斩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员曹将,脱险而出。关羽等过了黄河渡口,行近古城,忽闻报曹将蔡阳率军追来,要替他的外甥秦琪报仇。关羽急命马童进古城向刘备、张飞报信,张飞因关羽久居曹营,恐此来有诈,遂拒绝收容。时蔡阳追兵已到,关羽斩蔡阳以自明。张飞乃释疑,迎关入城。
侯 喜 瑞
侯喜瑞(1892~1983),京剧演员,工架子花脸。回族。原籍河北衡水。11岁入喜连成科班,为该社最早成名的八大弟子之一,曾从李寿山学梆子老生,从萧长华、韩乐卿学京剧,后拜名净黄润甫为师,得其真传。融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世称侯派。他在表演上注重形式美,矫健、细腻、唱念口劲严紧、字韵准确,常用炸音、沙音、立音,讲究顿挫。武功精湛,身段利落。他利用长腰、立腰等以弥补身材瘦小之不足。他的脸谱形象生动,尤以细致见称,自成一家。有名的形象有《战宛城》的曹操、《取洛阳》的马武、《连环套》的窦尔墩、《法门寺》的刘瑾、《清风寨》的李逵等。他又擅演重要配角,如《回荆州》的张飞、《失街亭》的马谡、《群英会》的黄盖等。他在《朱痕记》里饰的李仁,《荒山泪》里饰的杨德胜,均极尽绿叶牡丹之致。著有《学戏和演戏》。
第五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三块瓦脸
“三块瓦脸”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如《铁笼山》的姜维为红三块瓦脸;《失街亭》的马谡为白三块瓦脸。其中有一种“老三块瓦脸”,用来表现老年江湖英雄或将军,其显著特点是在外眼角处向腮部勾一条下垂粗线纹,意为人年老后眼角下垂。如《四杰村》中的鲍赐安、《十三妹》中的邓九公《将相和》中的廉颇等。《铁笼山》姜维,仿杨小楼笔法。杨小楼的姜维脸谱宗乃师俞菊笙笔法,特点是尖眼窝、尖鼻窝。同时杨小楼武净脸谱学钱金福,故总的布局学钱的笔法,谱式清秀沉雄。杨小楼演《坛山谷》戴灰髥的姜维仍用此谱。
《铁笼山》姜维,仿尚和玉笔法。尚和玉也是俞菊笙弟子,所以他的姜维脸谱谱式宗俞,特点是长方尖眼窝、圆鼻窝,神气朴直。尚和玉反对把眉眼勾的太竖。
京剧《失空斩》
失空斩,是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的合称,三出戏故事内容前后衔接,故称《失空斩》。因《空城计》为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有时候只单演《空城计》一折,全剧有时也称《空城计》。剧本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故事。剧本结构严谨、主题鲜明、唱念精彩,深受群众欢迎。众多京剧界老生演员均擅演此剧。
该剧描写三国时,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仓卒间,诸葛亮难以抵御,遂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
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而去。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幼主,自请罪责。
钱 金 福
钱金福幼入全福昆曲班坐科,后改入三庆科班习艺,演武净兼架子花脸。从于双寿学昆曲,从崇富贵学武净,先后搭春台、小长庆、玉成、春庆、同庆等班演戏。一生辅佐谭鑫培、余叔岩、杨小楼,为他们的得力助手。武功扎实稳健,讲究表情身段,舞台造型美观;勾脸亦有独到之处,自成一派;动作干净利落,具有大将风度,在武净行中自成流派。擅演《芦花荡》、《瓦口关》、《铁笼山》等剧。曾与谭鑫培合演《定军山》、《镇潭州》、《八大锤》,与余叔岩合演《摘缨会》、《失街亭》、《伐东吴》、《太平桥》,与杨小楼合演《飞叉阵》、《战宛城》、《长坂坡》、《阳平关》、《战冀州》、《挑滑车》、《安天会》、《英雄会》、《落马湖》、《趟家楼》等。演戏态度严肃,一丝不苟,为后学者效法。其子钱宝森也演武净,继承父业。弟子有刘砚亭等。
第六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花三块瓦脸
“花三块瓦脸” 是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于眉、眼和鼻窝部位加画比较复杂的色彩和纹饰,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如《连环套》的窦尔墩勾蓝花三块瓦脸、《战宛城》的典韦勾黄花三块瓦脸。
《战宛城》典韦,仿钱金福笔法。钱的典韦谱式有不少讲究,如眼泡,黑眼窝要宽,眼梢下方要窄,颧骨往后又加宽,鼻窝要直、要高些,尖眉的小白勾要与印堂红点的上端平齐。钱金福的典韦脸美观出名。
《连环套》窦尔墩,仿侯喜瑞笔法。侯派脸谱着意于脑门、印堂和鼻梁等处的整体布局,认为这些部位是观众看脸谱的注目所在,必须显得开朗。例如他刻画讲义气的绿林英雄窦尔墩,勾直眉、宽眼窝、印堂大红胆形、鼻窝工细美观,显得目光炯炯,威武善良。
京剧《连环套》
京剧《连环套》,又名《盗御马》,故事出自《施公案》一书。清朝康熙年间绿林好汉窦尔敦被黄三太镖伤后,愤而离开河间,到(张家)口外连环套聚义。十数年后,康熙帝敕命梁九公口外涉猎,并赐御马追风千里驹。连环套喽罗报与窦尔敦,窦尔敦得知后夜入御马圈盗去御马,并嫁祸于已归顺朝廷的黄三太(但此时黄三太已死多年)。事发之后,梁九公即命巴永泰押旨,调黄三太之子黄天霸前来问罪,幸亏彭朋与黄三太有旧谊,暗中庇护,令黄天霸限期访拿查盗马人。黄天霸乔装成镖客,来到口外连环套,想起黄、窦两家的恩怨,故只身入寨,探访御马下落,黄天霸报出自己真正身份,激怒窦尔敦,双方约定次日比武赌马。黄天霸挚友朱光祖,恐天霸比武有失,故夜入连环套,盗走窦尔敦的护手双钩,并将黄天霸的钢刀插在窦的桌案之上,以挫其锐气。次日双方会面,朱光祖说服窦尔敦献马归降。
金 少 山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金少山(1890-1948),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子。幼年从父学艺,工铜锤花脸,兼宗何桂山。同时,他从韩乐卿习练武功把子,学架子花脸戏;"倒仓"后又向何通海学得不少如《庆阳图》、《太行山》一类的开场戏;还从屈兆奎学了一些非正工花脸所演的如《秦淮河》、《双沙河》等诙谐戏,以应付搭班之需要。在这期间,他随父演出于北京各戏院。他正式投拜的业师乃是唱小生的德珺如,因其父与德交谊深厚,又是后者将他荐入伶界作正式演员的,遂拜德为"带道师"。
第七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六分脸
六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一种颜色,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四,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六,上下形成四六分的形式,故称“六分脸”。
《群英会》黄盖,仿钱金福笔法。钱金福所勾黄盖脸谱的白老眉在真眉尖处起笔,白眉头处不勾圆点,勾小尖眉。此谱神情沉雄。
《群英会》黄盖,仿侯喜瑞笔法。侯所勾黄盖脸谱宗法韩乐卿笔意,白眉起笔于上眼角后,上行到太阳穴,白老眉高耸。此谱鹤发童颜,雄杰漂亮。
京剧《群英会》
《群英会》是依据《三国演义》第45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改编的传统京剧,故事叙述:曹操谋士蒋干,与周瑜故交,请求过江劝降。周瑜将计就计,盛会隆重宴请诸将和挚友,号称“群英会”。席间歌舞欢庆,相邀蒋干共眠,旋即详装酒醉,暗将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书信置于案头。蒋干劝降不果,万般无奈,趁周瑜“熟睡”之际,翻阅文案,“偶遇”此信,大为惊恐,连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斩了蔡、张两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计,除去了谙熟水战的将领。
王鸿寿
王鸿寿(1850—1925)艺名三麻子,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江苏如东县掘港场茶庵庙。幼在自家昆、徽班习昆曲武丑和徽戏靠把老生。青年时在太平军徽班度过,后投师里下河徽班武生艺人朱湘其门下深造。清同治十年前后,在上海庆乐、天仙、天乐、丹桂等茶园搭班。他演的《扫松下书》、 《三搜苏府》、 《徐策跑城》等戏别具一格。1908年北上, 在天津、北京演出关羽戏《灞桥挑袍》、 《过五关》、 《古城会》、 《水淹七军》、 《走麦城》等戏。
第八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十字门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减去两颊和缩小脑门的主色,由鼻端向上画出一条竖向的色带,用这个主色带突出骨骼,加强神态,象征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两眼部位的黑色连成一条横的色带,和竖的色带交叉,像是在脸上写了个“十”字,所以叫“十字门脸”,多用于表现年老的英雄武将,并因用色不同而有“红十字门脸”、“黑十字门脸”之说。
《草桥关》姚期,仿裘桂仙笔法。前辈明净裘桂仙、金秀山均宗法何桂山,成为北京京剧净角中的一个正净系统。他勾的姚期脸谱特点在于:老眼窝窄,额间黑点高,属于传统笔法。
《姚期》中姚期,仿裘盛戎笔法。作为近年铜锤花脸领军人物的裘盛戎,弟子众多。他勾的姚期,较之其父变化明显:眼窝宽,额间黑点低,另具一格。
刘奎官(1894-1965) 艺名小奎官他6岁起即从其父刘长清练功习艺学戏,为后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8岁开始登台演出。遂后,他拜葛文玉、范宝亭、刘寿臣、张仲福、梁俊甫及王鸿寿为师,分别向他们学习了武生和红生的众多剧目.1909年拜范宝亭为师。他的代表剧目有《古城会》、《通天犀》、《状元印》等。
第九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花十字门脸
“花十字门脸”由“十字门脸”演变而来,是在“十字门脸”上加上装饰图案而形成的。
《龙凤呈祥》张飞,仿袁世海笔法。名师出高徒,袁世海的张飞脸谱宗乃师郝寿臣笔意,额间蝠眉更加夸张,神采奕奕。郝寿臣息影舞台后,袁世海已成为大合作戏中曹操、项羽和张飞的不二人选,领大师头衔,不愧为近年架子花脸的顶级名家。
《芦花荡》张飞,仿侯喜瑞笔法。侯喜瑞的张飞脸谱是他的精品之作,下笔大刀阔斧,燕眉笑眼,精神焕发。
京剧《定军山》
京剧传统剧目《定军山》讲的是老将军黄忠智取定军山的故事。三国时魏蜀交战,曹操派大将张郃攻打葭萌关,被蜀汉老将军黄忠、严颜打败。张郃逃到定军山,投奔夏侯渊,准备共同对抗蜀军。诸葛亮为增加黄忠取胜的信心,假意说黄忠年纪太大,打不过夏侯渊,准备换人出战。黄忠听了很是生气,称自己年龄虽大但力气不减当年,并立下军令状,发誓十日内攻下定军山。诸葛亮见激将法成功,便欣然同意黄忠出战。两军交战中,夏侯渊把黄忠的部将陈式擒去,而黄忠也生擒了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于是双方商定,在两军阵前互换人质。可当夏侯渊放回陈式后,黄忠却将夏侯尚射死,激得夏侯渊出阵较量。黄忠又施展拖刀计,斩杀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
钱宝森(1893~1963)京剧武净演员。北京人。12岁开始练功,13岁拜姚增禄为师,后又随父钱金福学艺,为其父跟包,经耳濡目染不挺学习,终得乃父真传。其父息影舞台后,抵缺搭入永胜社,陪杨小楼、余叔岩等演出,达到能与其父乱真程度。
第十讲 京剧脸谱的谱式类型 蝴蝶脸
“蝴蝶脸”由“十字门脸”演变而来,因脸谱颇像蝴蝶状,故名为“蝴蝶脸”。这种脸谱多用于刚直不谀,诙谐爽朗性格的角色。
《青风寨》李逵,仿郝寿臣笔法。郝寿臣的李逵脸谱是参照黄润甫笔意设计的,眉和眼较平窄,眼窝中勾斗角纹,显得正直善相。
《青风寨》李逵,仿侯喜瑞笔法。侯喜瑞的李逵脸谱也是由黄润甫笔意变化而来:黑脑门、紫宽眉、大眼窝、紫鼻翅,天真喜相,效果极佳,深受武旦名家阎岚秋(九阵风)赞赏。阎演《扈家庄》配演李逵,非他莫属。侯贴《青风寨》经常赶场,可见观众欢迎程度。
京剧《界牌关》
北番兴兵犯境,番帅苏宝同,大举入寇。唐皇命秦怀玉挂帅,罗家父子罗通、罗章为先行,统领大兵征讨。军至界牌关,两军相拒,秦怀玉亲自出马,初颇得手,岂知被苏宝同用飞镖打伤,唐营即遭不利。既而罗通出战,鞭打苏宝同,彼此主帅遭挫,可称折伤相等。不意番营王伯超,用车轮战之计,率领诸番将,出与罗通更番轮战,以疲其力。罗通虽骁猛,怎禁得力战十数将,能无疲乏?至后手法一疏,果被王伯超一枪戳破腹肚,将脂肠挑出。罗通大怒拼命将肠盘绕腰腹间,重与死战。番将见之,皆大惊骇。盖惊其神勇,肠出而仍能力战也。一唶愕间,王伯超亦卒被罗通刺中要害而死。至是虽已力尽,乃回营而没。
郝寿臣(1886~196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幼年随父迁京,从师吕福善、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历经数十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融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主要和次要角色。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